Posted on

如果是比較大型一點、預算比較足夠的配樂案子,客戶通常會想要請真實樂手來錄音,因為不論你是請一整個大編制的管弦樂團、或是簡單的室內樂編制、甚至單純幾個樂手來演奏某些部分,真實樂手演奏出來的聲音就是和MIDI的不一樣。

在錄音階段,可以說是整個配樂製作最燒錢的階段,如果你錄的是80人制的大型管弦樂,整個場地的租金、每個樂手的鐘點費大概就像瑪利歐的金幣一樣每秒鐘噴個不停!不過隨著每個作曲家的錄音流程的不同,錄音時考量到的面相也不同。

所以我們帶到了今天的主題: 《沙丘2》終於要上映了,啊不對啦!是錄音時,樂器到底應該一起錄還分開錄啦!!?

整個樂團一起錄音

首先要來講答案,就是沒有哪個錄音方式是正確的,有的作曲家喜歡一起錄、有的作曲家喜歡把樂器分開錄,各有各的好處、當然也有各自的缺點。

會喜歡整個樂團一起錄的作曲家,通常原因都是比較講究整個樂團一起演奏的感覺,音樂的完整度、樂手們一起演奏的化學變化、指揮調整現場的細節等等。

這些都是當一群樂手完整的把音樂演奏出來才呈現得出來,例如John Williams(星際大戰、印第安納瓊斯)、Michael Giaccino(天外奇蹟、蜘蛛人系列)等人都喜歡一次錄整個管弦樂團。

老早就習慣和交響樂團合作、擔任指揮的John Williams會親自指揮錄音現場,通常有經驗的指揮在現場,可以馬上聽出音樂哪些細節有問題,甚至直接在現場修改樂譜、和聲方式或配器。

但整個樂團一起錄音的缺點就是,雖然每個樂器、每個樂器家族都會架麥克風個別收音,但是你收得再怎麼乾淨幾乎都一定會收到其他樂器傳來的聲音。

如果在混音時要調整就會變得比較困難,例如你可能最後成品混音時,配樂的某一段定音鼓太吵、或是和影片中的腳步聲、爆炸聲打在一起,就很難完全把乾淨的定音鼓獨立出來調整。

整個樂團分開錄音

因此,對應上面提到的最後一個問題,有些作曲家就喜歡把樂團分開錄音,不論你是每個樂手分開錄、或是每個樂器家族木管、銅管、弦樂、打擊樂分開錄都行。

Hans Zimmer(全面啟動、沙丘)就常常選用分開錄音的方式,他本人也說過,把每個樂器分開錄,就有更多掌控聲音的自由,你可以單獨在某些樂器上面後製效果、調整音量、混音時也比較方便

因為你的每個音軌、樂器分類都是非常乾淨的,不像在錄全管弦樂團時,每個樂器的聲音總是參雜了其他樂器的聲音。

另外,你也可能有這個經驗,「寫了一首曲子出來,結果小鼓只打了一小節,或是銅管樂器最後高潮的30秒才出現,其他整首音樂可能都是以弦樂為主。」

如果你錄的是整個樂團,可能錄了一整天的音,結果只讓鼓手打了一小節、銅管樂手實際演出的時間加起來只有一個小時,這實在太不符合成本效益了,所以在這種情況下,也可以考慮把某些樂手分出來個別錄音。

不過把所有樂器分開錄音所花的時間,基本上還是會比整個樂團一起錄所花的時間更長,畢竟同一首曲子你要重複錄個好幾次,你的成本像錄音師、助理、設備費用、場地費用都會因此增加。

雖然我相信Hans Zimmer參與的案子應該是不用太擔心預算,但在你自己在錄音時,預算也是可以思考你要選用哪種錄音方式的一點哦。

玩整個音樂製作的流程

另外像剛提到的Hans Zimmer另一種常見的錄音方式,就是把整個流程顛倒過來,先去搜集素材再來作曲,據訪談中,他在製作《沙丘》的配樂時,就先去錄了上千分鐘的人聲素材。

這些素材可能來自世界各地、各個歌手的聲音,搜集完之後他再來擷取當中的元素,發展成一首完整的音樂。

我常提到的Ludwig Göransson(黑豹、天能)在製作《黑豹》配樂時也是用差不多的方式,先和非洲歌手Baaba Maal合作、錄了他一些聲音以及其他非洲打擊樂手的素材,再回到工作室和合成器鼓聲做搭配、作曲,來製作出完整的黑豹配樂。

另外在錄音時,一些音樂的段落也可以讓樂手自由發揮,例如我想要打一段鼓Solo,我自己也知道我寫的鼓Solo不可能比專業的鼓手來的厲害,所以在錄音現場,常常都會請鼓手自由發揮,這樣錄得更順利、出來的成品也會更棒!

舉這些例子是想要跟你說,錄音考量到的不只是預算,只要你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擁抱其他人的專業,或是玩弄整個音樂製作的流程,常常也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哦。

延伸閱讀《作曲有沒有對錯

Film Music 101 Discord配樂群組

馬上學習配樂作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