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ed on

在去年底Chat GPT開始爆紅之前幾個月,我在Instagram發了一篇文,討論AI有沒有可能取代作曲家這件事,如今才短短幾個月後,被稱為AI元年的2023年已經讓情況一切都不同了,今天我們就再花點時間、「盡量」保持客觀的好好審視音樂家面對AI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機會吧!

AI與音樂圈

甚至在幾天前的訪談中,Daft Punk的成員Thomas Bangalter才說到他們解散的部分原因,是因為AI的崛起讓他們感到害怕。

在訪談中Bangalter說到,雖然一直以機器人為形象的Daft Punk喜歡玩這種比較機器類型風格的音樂,但他們的音樂一直保持以「人」為本的創作精神。

但如今AI和藝術創作的關係已經靠近到讓他害怕,因此毅然決然的放下Daft Punk的機器人頭盔。

網路上很多相關報導,這是其中一篇

AI有可能超越作曲家嗎?

這半年,各種AI相關新聞的出現,加上很多作曲家社團討論得沸沸揚揚,詢問AI有沒有可能讓自己的工作消失?

一直以來,我個人都是很樂觀的看待這件事,認為AI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畢竟像個大廠牌的Sample libraries已經存在這麼久,用在電腦裡還是沒辦法完全仿真真實樂手演奏出來的音樂。

更不用說一些演奏手法的細節、情感的表現,連有經驗的作曲家在電腦MIDI裡面調整都要花非常多時間了,更何況AI連情感都沒有,怎麼可能有辦法調出很棒的演奏音色?

不過,在幾週前,我聽到了這首曲子…

乍聽之下,這完全是Jay-Z的聲音,但這其實是由AI製作出來的,AllttA取樣了Jay-Z的聲音、寫歌詞、讓AI唱Rap,製作出了這首AI唱的歌。

當然,生成的人聲還是有經過處理、剪輯來藏拙,但是聽到這首後,幾乎已經完全推翻了我當初認為AI不可能調出更擬真演奏方式的想法,而且我居然覺得這首很好聽…(跪)

要知道,雖然目前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虛擬樂器,沒有經過訓練或非常仔細聽也許還沒辦法分辨哪個是音源庫、哪個是真實演奏的。

但是同時也會發現,市面上幾乎沒有人聲清唱搭配歌詞的音源庫,有也是合唱團(Choir)那種一大片、或是世界音樂那種「啊啊喔喔」或簡單幾個音節的聲音。

更: 市面上的確有人聲搭配歌詞清唱的音源庫,例如Synthsizer V,謝謝讀者提供我當時沒注意到的資訊

但這首卻讓我發現,AI直接把最難做的人聲音色做出來了,唱得還很自然很好聽,而且我不聽饒舌但我蠻喜歡Jay-Z的(啥啊!)

這下可好,那我們該怎麼辦?

AI也是工具

雖然上面Daft Punk和Jay-Z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AI的確有可能取代了音樂家們的工作,但事實上,AI早就出現在音樂圈和聲音後製圈非常久了。

例如混音技術很爛的我,也不避諱的表明我常用AI的混音軟體來幫我抓出一個混音方向,再自己慢慢細調各項參數。

更別說像在變聲音魔法的軟體公司iZotope,他們也有許多AI相關的聲音後製軟體,不只超大幅的加速整個聲音編輯流程,製作出來的品質也很不錯,人們也理所當然的把這些軟體當成工具使用。

只是現在AI又多了一個應用的方向:「創作」,先不討論AI創作出來的音樂好不好聽、會不會威脅到我們的生計。

我們在創作時常常會卡在一個思考框架裡面,要隨時達到完全的天馬行空和創造力大爆發其實是有點困難的,除非嗑了一堆蘑X和X麻(但大概也軟爛的攤在沙發上沒辦法作曲了啦)。

但在沒靈感時,你問問AI有什麼想法,也許他會給你一個全新的答案、完全不同的和聲、完全沒想過的音色,這樣不也是一個增加靈感的方式嗎?

只要把AI當成一個更快速去幫助你探索、尋找靈感的工具,我想以目前來說,AI也會是一個在創作過程中非常棒的好幫手。

但這樣一來,會不會大家都慢慢偏向用一樣的方式來創作,反而漸漸的,創作圈只是在比較看誰比較會用AI、誰比較會下指令?

我也不是先知,當然不可能為這個結果下定論,不然我早就轉行做投資了,但面對AI,我認為所有的討論都要導回「人」身上。

面對AI-以人為本

文章開頭說到Daft Punk「以人為本」的創作精神,「人」的部份不只有創作,能感動人心的還有那個人的創作理念、精神、風範都是能讓人感動的地方。

以西洋棋圈為例,早在1996年,IBM的電腦「深藍(Deep Blue)」就打贏過了世界最偉大的棋手之一卡斯帕羅夫(Garry Kimovich Kasparov)。

但也沒有因此所有熱愛西洋棋的青年們在房間都掛上深藍的海報、把深藍當偶像崇拜,反而在近幾年出現的新棋王Magnus Carlsen倒是成為了西洋棋界的指標性人物,被許多人熱烈討論著。

另外舉個例子,我們常常都經歷過喜歡某些藝術家、音樂家,過了幾年後,就算這位創作者出的新作品只是老調重彈,甚至更糟一點,有些作品根本大便到不行,但看在我們曾經的喜好、對他的崇拜上,很多人還是會買單他的新作品。

未來的AI或許更能創作好作品、能夠思考的比人類更快更深層,但「創作」只是我們喜歡某位藝術家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已,身為人更是包含了更多更「人性」的面相,在目前看來,這個是AI學不來的東西,畢竟連我們人類自己都講不準為什麼我們喜歡什麼、討厭什麼?

這道理放在音樂創作上也一模一樣,當你的創作更忠於自己、表達你所想表達的、做你喜歡的音樂,世界上一定會有喜歡你音樂的人,也會被你的理念給感動。

至於配樂這種比較偏向「應用音樂」的類型該怎麼辦呢? 我個人的預測是,如果未來AI真的能夠像ChatGPT一樣,打幾行字進去就幫你生成完美的音樂,那在比較低端或低預算、對音樂不是那麼講究的市場也許會慢慢轉向用AI來作曲。

但如果你是一位講究各個面向的導演或是遊戲製作人,你當然會希望你作品中的每個面向,都是和自己崇拜、和自己有相同理念、能感動自己的人一起打造出來的。

每當我們聽到某某配樂是XX作曲家做的,大家自然會掀起討論說「喔他這次用了XX想法」、「這個音樂idea很有趣!」、「這個音樂點我覺得blah blah…」

這些非常「人」的場景和情況,都是只有使用真的音樂家的時候才能產生的現象,而這個現象也是為什麼我們喜歡藝術,藝術能夠感動我們的原因,我們常常喜歡的不一定完全是創作本身,而是這個創作背後的想法,以及是「誰」做的。

所以總結起來,面對AI,我們最後能靠的只有救世主約翰康納…啊不對啦!

面對AI,身為一位創作者的策略,就是更忠於自己的喜好,寫你喜歡寫的音樂、一樣認真的和大家分享你的作品,不要為了配合市場和趨勢去做你沒那麼喜歡的作品,當你能夠更快速的累積到和你有同樣喜好的群體,你身為一位創作者的價值自然就會慢慢提高,這也不是AI模仿得來的。

不過還是要說,這只是我的想法,說不定跟之前一樣,認為AI要能夠控制樂器音色還早得很,但三個月後就被大打臉了,到時候我再來認錯了嗚嗚…

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想法,歡迎加入我們的Film Music 101 Discord配樂群組一起和大家討論哦!

延伸閱讀《AI自動混音